【锅炉圈】168MW循环流化床高温热水锅炉规程(QFC116-1

锅炉概述:

锅炉型号:QFC116-1.6/130/70-P型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该锅炉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锅炉。该炉采用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其煤种的适应性好,可以燃用贫煤、烟煤、无烟煤,也可以燃用褐煤等较低热值燃料,燃烧效率达88.5%,燃用含硫较高的燃料,通过炉外添加石灰石浆液湿法脱硫,能显著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可降低烟气对环境的污染。灰渣活性好,可以做水泥等材料的掺合料。脱硫副产品——石膏可作工业原料。该锅炉为强制循环热水锅炉,采用圆形旋风分离器组成的循环燃烧系统,炉膛为膜式水冷壁结构,尾部设高低温两级省煤器和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采用卧式顺排空气预热器,空气在管内走,烟气在管外走,减少了管子磨损,同时漏风也少。放渣管外有水冷套,参与锅炉本体水循环。

锅炉简介

锅炉型号:QXF168-1.6/130/70-A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该锅炉是采用高温绝热蜗壳旋风分离器循环流化床洁净燃烧技术设计的168MW高温热水锅炉。具有燃烧效率高、低污染和节约燃料、便于调节等特点。

锅炉水循环采用强制循环。受热面内的水均为一次上升流程,水的下降流程采用布置在炉膛外不受热下降管结构。锅炉炉顶布置大直径锅筒,使锅炉有很大的水容量。当锅炉在突然停电时,炉水不会汽化。

该锅炉采用“П”型布置,框架支吊结构。炉膛为膜式水冷壁。尾部设蛇形管受热面和炉顶包覆管受热面及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燃烧系统由旋风分离器,U型返料器,床下点火等系统组成。

锅炉构架全部为金属结构,设防地震烈度为7度。

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有关数据

锅炉参数

额定热功率 168 MW

额定出水压力 1.6 MPa

额定出水温度 130 ℃

额定回水温度 70 ℃

额定循环水量 2420 t/h

技术经济指标

一次风预热温度 200 ℃

二次风预热温度 200 ℃

排烟温度 140 ℃

锅炉设计燃料种类 烟煤、贫煤、褐煤等

锅炉热效率 89.1 %

燃料颗粒度要求 ≤13 mm

允许最低循环水量 1210 t/h

炉渣可燃物含量 ≤4.0%

飞灰可燃物含量 ≤8.0%

设计数据

锅炉水阻力 0.8 MPa(其中重位压头0.44MPa)

锅炉烟系统阻力 3204 Pa

锅炉烟气量 281677 Nm3/h

锅炉风系统阻力

一次风 12014 Pa

二次风 9503 Pa

热水锅炉_热水采暖锅炉_用锅炉烧热水吹掛在室内取暖器

锅炉总送风量255740 Nm3/h

锅炉外形尺寸

宽度 12800 mm

深度 20600 mm

高度 42600 mm

锅炉本体水容量118 t

负荷调节

允许的负荷调节范围 30%~110%

调节方法

风煤比调节

循环灰量调节

水流量调节

最低出水压力 应保证出口水温有25℃以上的欠热

锅炉点火

锅炉的点火应按生产调度部的安排进行。

根据生产调度部的命令,按照点火操作票上的程序一步一步地执行程序如下:

将点火风门开启,防爆门两侧不准有人。

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返料风机,适当调整引风和一次风量,保持负压(燃烧室负压)为50 -100pa,调整一次风量,使料层处于流化状态,5分钟后减少一次风量,保持床料处于微流化状态。

启动点火油泵,控制油泵出口压力2.5-3.0MPa之间。确认水循环系统运转正常后,开启点火油枪油门,投入点火油枪,着火后调整油量及点火风门逐渐加大一次风量保证燃烧良好,防止烧到风室前墙及炉底,使床温表的温度趋于一致。

点火口处,应保持负压以防喷火、爆炸伤着工作人员,不准正对着点火孔点火。控制风室温度<700℃,点火后1小时内,要控制锅炉缓慢升温,防止过快使金属产生过大的热应力,一小时后油门逐渐开大,此时床温升高较快,要密切注意床温温度的变化。

待床温升至450℃-500℃时,启动给煤机适当给煤,同时调整一次风量,根据床温上升情况,适当调整油门降低油耗,保持床温稳定上升。

当床温上升较慢时,可适当增加给煤。根据床温的变化,观察煤是否着火,一般当停止给煤90秒后,炉膛氧量浓度在下降,

而床温下降后至少上升10℃,可以认为此时煤已着火。

当床温连续上升,炉床温度升至750℃-800℃时可停止一支油枪,或两支全停,调整煤量和风量,使床料流化,控制床温。

待床温升至900℃左右,将油枪撤出,适当调整给煤机的转数及一次风门控制床温在850℃-980℃之间。

锅炉着火后,停油泵,关闭点火油进出口阀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床温的变化,切勿使床温大起大落。随着点火过程,水温不断上升。负荷达到30%以上投入二次风。整个点火过程中,确保流化正常,无局部结焦现象发生,检验油枪雾化良好,燃烧充分,点火时间可采用完全流化或微流化下着火升温,但任何情况下,不能将一次风量减至使料层不流化程度,以防结焦,注意播煤情况,如床前部温度高应开大播煤风;后部温度高应关小播煤风。

停油枪后半小时,通知投入布袋除尘运行。

锅炉运行调整的主要任务

保持锅炉循环水量在额定值内。

用锅炉烧热水吹掛在室内取暖器_热水锅炉_热水采暖锅炉

保持正常的水压与水温。

均衡补水和排污,保证炉水品质正常。

保持燃烧良好,提高锅炉效率。

保持锅炉机组安全运行。

在运行中应加强调整,保证锅炉运行工况稳定

锅炉的燃烧调整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调整主要是适应锅炉负荷变化,主要是通过风与煤的配比来实现锅炉灰循环量的改变,以达到调节锅炉负荷的目的,因此正常运行中合理配风,保证良好的流化燃烧是使锅炉出力满负荷的重要因素。

流化床的温度控制与调整正常运行中,应加强监视床温,床温过高易造成结焦,床温过低时易引起灭火,一般床温应控制在850℃—980℃之间,最低不低于800℃,最高不高于980°。遵循“以风定荷,以煤定温”的原则,调整时应注意,增负荷时先加风后加煤量,减负荷时先减煤后减风。

当床温升高时可加大一次风量,减少给煤量;当床温降低时可增加给煤量,减小一次风量。调整过程中注意监视氧量表的变化,保持氧量在6-8%之间。

投入调整一、二次风的基本原则是:一次风调整流化,床温和料层差压,二次风控制总风量热水锅炉,一般炉负荷达到30%负荷时开始投入二次风。在一次风满足流化,床温及料层差压需要的前提下,当总风量不足时(以省煤器前氧量为准,正常运行时氧量在6-8%之间)可逐渐投入二次风,随锅炉负荷增加,二次风量逐渐增大,当达到额定负荷后一、二次风的比例约为50%和50%或60%和40%左右。

返料温度与控制

运行中要加强返料器温度的监视和控制,返料器处的床温最高不宜大于1030℃。

返料器床温升得太高时,应减小给煤量和负荷,查明原因并消除。

运行中,煤加入炉膛后,由于流化床内存在较好燃烧环境,细煤料首先得以稳定燃烧,因此炉膛出口温度随给煤量的增加或减小比流化床温度变化更快。

料层差压的控制

料层差压是表征流化床料层厚度的量,一定的料层厚度对应一定的料层差压,料层太薄,床内炉料保存量少,燃烧不稳定,同时炉渣含碳量高造成不经济,料层太厚造成流化不良,并且使料层阻力增大,电耗损失增加。

运行中监视料层差压,可通过炉底放渣控制,正常运行中维持料层差压约为7000-10000Pa之间。

炉膛差压与负荷调节

炉膛差压是表征炉膛上部循环浓度大小的量,它的大小决定该处水冷壁辐射,对流传热的强弱,一定循环量对应一定的炉膛差压。炉膛差压值和大小对应一定的负荷能力,正常运行中,增加负荷时,一次风量,二次风量增加同时增加给煤量,炉膛差压随之增加,负荷上升,反之负荷减少,减煤、减风,炉膛差压随之下降。

正常运行中维持炉膛差压约100-1000Pa之间。

转动机械的运行

每隔两个小时检查一次转动机械的运行情况。

检查的内容:

转动机械及周围地面应保持清洁。

安全罩完整,地脚螺丝牢固。

润滑油清洁适量,油挡严密不漏油,油面镜标有最高最低的正常油位线。

轴承冷却水充足,排水管畅通。

转动机械转动方向正确,无杂音和摩擦现象。

转动机械的主要安全限额:

滚动轴承温度不允许超过80℃。

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允许超过70℃

润滑油的温度不允许超过60℃。

轴承的振幅不允许超过:

转速(转/分)

优(mm)

良(mm)

合格(mm)

≤750

≤0.12

≤1000

≤0.05

≤0.07

≤0.10

≤1500

≤0.04

≤0.06

≤0.08

≤3000

≤0.02

≤0.04

≤0.05

锅炉压火及再启动

压火是一种正常停炉方式,一般用于锅炉按计划还要在若干小时内再启动的情况。由于短期事故抢修,停电或运行时不适应低负荷,也常来用压火方式。压火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一、二十小时不等。对较长时间的启动也可采用压火、启动、再压火的方式解决。

压火的操作步骤如下:

接到压火命令后,应对锅炉设备全面检查一次,将发现的设备缺陷做好记录,汇报部门领导。

压火操作之前,应先将锅炉负荷降至最低负荷,停止二次风机运行,特殊情况下除外。

床温在850℃—980℃时,首先停止给煤机,待床温有下降趋势时,停一次风机变频器,停一次风机高压开关关闭一次风机入口风门,同时尽快将引风机变频器及高压开关停止,关闭引风入口风门。最后停止返料风机,压火后将返料灰全部放掉。压火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静止料层温度降低的速度,料层较厚,压火前温度较高,压火时间可长些,只要静止料层的温度不低于600℃,就能比较容易地再启动,一般压火能维持8小时,如果需要延长压火时间,只要在炉温不低于600℃之前,将炉子启动一次,使料层温度升起来。然后再压火即可。

压火再启动的步骤启动引风机、返料风机、一次风机维持炉膛负压20Pa,调整一次风量到点火风量处。启动给煤机逐渐加大给煤量热水锅炉,调整煤量和一次风量,控制床温,随后将返料器投入。锅炉在30%负荷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升负荷的速度。一切正常后,根据料层差压,各冷渣管放渣一次,检查压火过程中是否产生焦块,发现焦块及时处理。如床温低于600℃启动,应投油枪助燃。锅炉压火期间,应保证锅炉内水处于循环状态,此时锅炉进水量的大小以保证锅炉供水的温度低于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25℃为宜。热态启炉1.5-3小时正常,温态启炉4-6小时正常。

用锅炉烧热水吹掛在室内取暖器_热水锅炉_热水采暖锅炉

停炉前的准备

停炉前应将预计的停炉时间通知化水、电气、燃料值班员。

停炉前,对锅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将所发现的缺陷记录在有关的记录簿内,以便检修时处理。

锅炉大修或长期备用,在停炉前必须把煤仓内的煤烧净。填写好停炉操作票,班长组织本炉人员按停炉操作票的顺序进行停炉操作,并填好停炉记录。

正常停炉的程序

锅炉停炉前对省煤器进行一次彻底吹灰。

适当降低锅炉负荷,降低锅炉的出口水温。

锅炉正常停止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解列联锁装置。

关闭煤仓下煤挡板(若锅炉大修或长期备用,在停炉前须将煤仓内的存煤用完),数分钟后,停止给煤机运行。

逐步减小二次风量,停止二次风机运行。随着床温的下降,逐渐减小一次风量,待料层温度低于350℃时,停止一次风机运行。

燃烧室通风5分钟后,停止引风机,关严一、二次风门,烟道挡板及其它有关的风门、挡板。停止返料风机。

停炉后关闭各处风门,将返料灰全部放净,床料根据检修要求排放。

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

发生事故时,班长应在部门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带领全班人员迅速地按现场规程处理事故,要沉着冷静,正确判断,准确迅速的处理。

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尽快消除事故的根源,隔绝故障点,以防止事故蔓延。

在确保人身安全设备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尽可能恢复锅炉的正常运行,不使事故扩大,否则应停炉处理。

发挥正常运行设备的最大出力,尽量减少事故对用户的影响。

事故处理后,运行人员应实事求是地把事故发生的时间、现象及采取的措施记录在交接班记录内。

在值班中发生的事故,下班后应由部门领导、班长召集有关人员对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后来采取的措施,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当发生本规程未列举的事故时,运行人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判断主动地采取对策,迅速处理。

在事故处理中,应严格控制热水温度低于运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去25℃,以防止炉水汽化造成气锤。

紧急停炉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紧急停止锅炉运行

因循环不良造成锅水汽化、管道振动、气锤逐渐加强。

锅炉出口热水温度急剧上升,失去控制,接近运行压力下饱和温度。

因循环泵或热网故障原因,炉水停止循环。

锅炉元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安全。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裂缝,且有倒塌或炉钢架烧红等,严重威协锅炉安全运行。

热水锅炉_热水采暖锅炉_用锅炉烧热水吹掛在室内取暖器

尾部烟道再燃烧、排烟温度不正常升高。

锅炉严重结焦,难于维持运行。

引风机、一次风机无法运行时。

给煤机全部损坏无法运行或给煤全部中断。

水冷壁或省煤器爆管影响大网压力或锅炉因水冷壁泄露严重锅炉无法运行时。

水冷壁漏泄

现象

炉水压力下降,排烟温度降低。

锅筒出口流量降低,省煤器入口流量增加。

轻微漏泄时,有水喷出的响声,严重时,有显著响声。

燃烧室负压减小或变正压,引风机出力增加。

燃烧不稳,严重时锅炉灭火。

燃烧室温度严重不均,漏泄附近大量降温。

原因

炉水汽化产生振动,气锤造成裂缝和开焊,或因局部过热造成管壁强度不够而破裂。

检修或安装时,管子被杂物堵塞,致使水循环不良。

管子安装不当,制造有缺陷,材质不合格,焊接质量不良。

管子被灰渣及飞灰磨损。

处理

泄露严重时:

立即停炉,停止电除尘运行(如影响大网压力时,关闭供、回水阀门,将锅炉与系统解列,开排空气阀)。

将冷渣机调到最大转数尽快将渣排出。

当灰渣基本排尽或冷渣机出口滴水时,关闭排渣闸门,开启事故排渣门。(开门时注意热渣或热水飞溅伤人)。

当炉内各部温度低于300℃时,依次停止二次风机、一次风机、返料风机;同时关闭供、回水电动阀门(电动阀门关闭不严应手动关闭夹层阀门),将故障炉与系统完全解列,并开启所有排污阀、疏水阀及排空气阀。

待炉内水蒸气全部排除后,停止引风机运行。

素材来源网络,刘亮亮搜集整理!

用锅炉烧热水吹掛在室内取暖器_热水采暖锅炉_热水锅炉

在锅炉运行的路上

锅炉圈

感谢大家的转发,喜欢的朋友们点点关注!

赞是一种友谊 |感恩传递智慧

——————————————————————

客户评论

我要评论

分享网页QQ客服咨询电话手机扫码留言评论返回顶部
13078088889咨询电话
13557429911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