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pdf10页VIP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发布号CN114017771A(43)申请发布日2022.02.08(21)申请号202111375598.9(22)申请日2021.11.19(71)申请人美国华冶科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址100176广州市东城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尔康街1号B2座(72)发明人李永亮陈晓波杨仲轩石珍珍(74)专利代理机构青岛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代理人袁文婷张娓娓(51)Int.Cl.F23C10/24(2006.01)权力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包括炉前底料仓和设置在所述炉前底料仓的顶部的自卸罐组件,其中,所述自卸罐组件包括料罐、设置在所述料罐的下方的挡料板以及连结在所述挡料板上的上拉组件,在所述料罐的顶部开办有漏料口;使得,当不进行上料时,所述挡料板通过所述上拉组件将所述漏料口封堵;当进行上料时,所述料罐架设在所述炉前底料仓的上料口处,所述挡料板通过所述上拉组件下放至所述炉前底料仓的内部,处于所述料罐内的底料经所述漏料口流入所述炉前底料仓内。
本发明提供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就能决现有A的底料上料形式不能按照机组内部燃烧清除及1时对底料进行调整的问题。77710411NCCN114017771A权力要求书1/1页1.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炉前底料仓和设置在所述炉前底料仓的顶部的自卸罐组件,其中,所述自卸罐组件包括料罐、设置在所述料罐的下方的挡料板以及连结在所述挡料板上的上拉组件,在所述料罐的顶部开办有漏料口;使得,当不进行上料时,所述挡料板通过所述上拉组件将所述漏料口封堵;当进行上料时,所述料罐架设在所述炉前底料仓的上料口处,所述挡料板通过所述上拉组件下放至所述炉前底料仓的内部,处于所述料罐内的底料经所述漏料口流入所述炉前底料仓内。2.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上拉组件包括上拉杆和与所述上拉杆的下端相通的增强机构;其中,所述上拉杆的上端与所述挡料板相通。3.如权力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提高机构为电葫芦。4.如权力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上拉杆的上端与所述挡料板的下部的中心位置相通;甚至,所述上拉杆贯串所述料罐。
5.如权力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其特点在于,在所述料罐的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导向槽,所述上拉杆的左端通过所述导向槽延展至所述料罐的顶部并与所述提高机构相通。6.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其特点在于,在所述上料口的顶部设置有挡壁;而且,当进行上料时,所述料罐架设在所述挡壁上。7.如权力要求6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其特点在于,在所述料罐的外围固定有支撑架;而且,当进行上料时,所述料罐通过所述支撑架架设在所述挡壁上。8.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挡料板呈圆柱形结构;甚至,所述挡料板的下底面的面积小于所述漏料口的面积且大于所述上料口的面积。9.如权力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其特点在于,在所述炉前底料仓的顶部设置有与待上料机组连通的出料口。10.如权力要求9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炉前底料仓的呈圆柱形结构。22CN114017771A说明书1/5页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牵涉发电厂上料技术领域,更为详细地,牵涉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
背景技术[0002]在热电站发电过程中,循环流化床燃煤机组是基于循环紊流化的原理实现煤燃烧的,为确保燃料充分燃烧,一般还要在机组的顶部敷设蓄热底料,在燃料燃烧过程中,蓄热底料的流化、蓄热状况以及长度,决定了循环流化床的燃烧疗效,没有蓄热底料难以推行起物料循环,底料的地理显热只是主要提供给入炉煤冒烟所须要的大部份糖分的来源,所以应当维持一定长度的底料,现在按照安装工程实践,底料还要敷设700‑1000mm,且其中大部份为半径0.1‑4mm的河沙或则尾矿。[0003]现在,安装工程上常用的底料入炉模式为运用输煤皮带机进行货运,经常和煤掺在一起步入窑炉,或则运用给煤台班的间隙进行上底料。因此,因为输煤皮带系统往往转运比较复杂,运用输煤皮带上底料的劣势是不能及时按照窑炉流化燃烧状况及时调整底料数目和长度(一般为补充底料),做不到及时控制。[0004]基于此,亟待一种才能及时上料且上料过程简略的蓄热底入炉装置。发明内容[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底料上料形式不能按照机组内部燃烧清除及时对底料进行调整的问题。
[000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包括炉前底料仓和设置在所述炉前底料仓的顶部的自卸罐组件,其中,[0007]所述自卸罐组件包括料罐、设置在所述料罐的下方的挡料板以及连结在所述挡料板上的上拉组件,在所述料罐的顶部开办有漏料口;使得,[0008]当不进行上料时,所述挡料板通过所述上拉组件将所述漏料口封堵;[0009]当进行上料时,所述料罐架设在所述炉前底料仓的上料口处,所述挡料板通过所述上拉组件下放至所述炉前底料仓的内部,处于所述料罐内的底料经所述漏料口流入所述炉前底料仓内。[0010]之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上拉组件包括上拉杆和与所述上拉杆的下端相通的提升机构;其中,[0011]所述上拉杆的上端与所述挡料板相通。[0012]之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提高机构为电葫芦。[0013]之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上拉杆的上端与所述挡料板的下部的中心位置相通;并且,[0014]所述上拉杆贯串所述料罐。[0015]之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料罐的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导向槽,所述上拉杆的33CN114017771A说明书2/5页下端通过所述导向槽延展至所述料罐的顶部并与所述提高机构相通。
[0016]之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上料口的顶部设置有挡壁;甚至,[0017]当进行上料时,所述料罐架设在所述挡壁上。[0018]之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料罐的外围固定有支撑架;甚至,[0019]当进行上料时,所述料罐通过所述支撑架架设在所述挡壁上。[0020]之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挡料板呈圆柱形结构;甚至,[0021]所述挡料板的下底面的面积小于所述漏料口的面积且大于所述上料口的面积。[0022]之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炉前底料仓的顶部设置有与待上料机组连通的出料口。[0023]之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炉前底料仓的呈圆柱形结构。[0024]和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按照本发明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有如下有益疗效:[0025]本发明提供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运用机械原理将料罐与炉前底料仓之间的进行配合,才能实现了料罐内的底料的自封和自卸;之外,因为通过提高机构配合炉前底料仓实现底料的自卸,然而,自卸的出力可以按照循环流换床机组的规模进行相应比例的放大或则缩小,也可以按照循环流化床机组的数目相应的提高和提高,实用性和适应性较强。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对循环流换床机组的改建和改改造安装工程都比较实用,投资小,设备简略,操作便捷,才能逐步节约投资、减轻运行人员劳动硬度并提升工作效率。[0026]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上面将具体说明并在权力要求中非常强调的特点。下边的说明以及附图详尽说明了本发明的那些样例性方面。因此,这种方面指示的只是是可使用本发明的原理的各类形式中的一些形式。之外,本发明从而包括所有那些方面以及他们的等同物。附图说明[0027]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力要求书的内容,但是随着对本发明的更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愈加明白及便于理解。在附图中:[0028]图1为依据本发明推行例的料罐在漏料时的主视图;[0029]图2为依据本发明推行例的料罐非漏料时的主视图;[0030]图3为依据本发明推行例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在漏料时的主视图;[0031]图4为依据本发明推行例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在漏料时的主视图。[0032]附字体记:提高机构1、料罐2、支撑架21、挡料板23、上拉杆24、导向槽25、炉前底料仓3、挡壁31、上料口32、底料4。
[0033]在所有附图中相似的标号指示相同或相应的特性或功能。详细施行方法[0034]在下边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推行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详细细节。因此,很显著,也可以在没有这种详细细节的状况下实现这种推行例。在其它实例中,为了方便描述一个或多个推行例,愤青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方式示出。44CN114017771A说明书3/5页[00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须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预示所指的装置或器件应当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适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预示相对重要性;之外,即便另有明晰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比如,可以是固定连结,也可以是可拆装连接,或一体地连结;可以是机械连结,也可以是电连结;可以是直接相通,也可以通过后边媒介间接相通,可以是两个器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详细状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详细含意。[0036]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推行例的料罐在漏料时的主视结构,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推行例的料罐非漏料时的主视结构,图3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推行例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在漏料时的主视结构,图4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推行例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在漏料时的主视结构。[0037]结合图1至图4共同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4自卸装置包括预设的炉前底料仓3和设置在炉前底料仓3的底部的自卸罐组件,其中,自卸罐组件包括适于储放底料4的料罐2、设置在料罐2的下方的挡料板23以及连结在挡料板23上的上拉组件,在料罐2的顶部开办有适于放料的漏料口,该挡料板23与漏料口上下位置对应。[003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不须要对机组上底料4时,挡料板23通过上拉组件将漏料口封堵,使得,因为挡料板23的面积要略小于漏料口面积,所以,通过上拉组件配合挡料板23即可将料罐2吊设在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的底部,随时打算为机组上底料4。当还要对锅炉进行上底料4时,即可通过上拉组件及时下方料罐2,因为料罐2的直径要略小于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的半径,所以,料罐2最终会架设在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处,使得,因为挡料板23的面积要大于上料口32的面积,所以,挡料板23并不会随料罐2一起停止下放,而是继续通过上拉组件下放至炉前底料仓3的内部,此刻,因为挡料板23与料罐2上的漏料口分离,所以处于料罐2内的底料4将要经漏料口流入炉前底料仓3内。
[0039]还要说明的是,炉前底料仓3是与待上底料4的机组直接相通的,所以,当底料4进入炉前底料仓3后即会经炉前底料仓3直接步入待上底料4的机组内,实现机组的最终上料。[0040]详细地,为实现上拉组件对挡料块的上拉疗效罐流式锅炉,上拉组件可以包括上拉杆24和与上拉杆24的下端相通的增强机构1,使得,上拉杆24的上端与挡料板23相通。[0041]还要说明的是,对于提高机构1,只要才能提供相应的上拉力即可,所以,可以采用电葫芦、升降机、小型铲车等等。[0042]之外,为确保挡料板23在随上拉杆24运动中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上拉杆24的上端可以与挡料板23的下部的中心位置相通;使得,上拉杆24贯串料罐2。因为上拉杆24与挡料板23的中心位置相通,所以,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挡料板23在运动过程中左右晃动,提高挡料板23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挡料板23与漏料口之间出现间隙。[0043]另外,为逐步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在料罐2的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导向槽25,上拉杆24的左端通过导向槽25延展至料罐2的顶部并与提高机构1相通。因为上拉杆24的上端联接在挡料板23的中心位置,且下端贯串料罐2的底部的中心位置,且两个中心位置上下对称,然而,当上拉杆24与料罐2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上拉杆24只好处于竖直状态,从55CN114017771A说明书4/5页而逐步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0044]详细地,为方便将料罐2稳定的架设在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处,可以在上料口32的顶部设置与料罐2向对应的挡壁31;当对机组进行上底料4时,料罐2可以稳定的架设在挡壁31上。[0045]总之,为逐步提高料罐2架设在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处的稳定性,还可以在料罐2的外围固定与挡壁31相适配的支撑架21罐流式锅炉,支撑架21顶部呈圆环结构,而上料口32底部的挡壁31的内壁呈圆柱面结构,所以,当还要对机组进行上底料4时,料罐2通过支撑架21稳定的架设在挡壁31上。[0046]之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时模式中,挡料板23可以设置为圆柱形结构;甚至,挡料板23的下底面的面积还要小于漏料口的面积且大于上料口32的面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挡料板23的侧壁呈圆柱面结构,所以不会与料罐2上的漏料口之间出现卡顿现象;甚至,因为挡料板23的下底面的面积小于漏料口的面积且大于上料口32的面积,所以,该挡料板23既不会通过漏料口跻身料罐2内部,又能否在料罐2架设在上料口32处时,轻松通过上料口32踏入炉前底料仓3内。[0047]还要说明的是,为实现对上料机组的上底料4,还要在炉前底料仓3的顶部设置与待上料机组连通的出料口,当底料4踏入炉前底料仓3后即可直接通过出料口踏入待上料锅炉的内部。
[0048]之外,为避免底料4与炉前底料仓3的内壁以及料罐2的内部挛缩,因而耗费原料,可以将炉前底料仓3的内壁和料罐2的内壁均设置为圆柱面结构。[0049]另外,为方便理解本发明提供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4自卸装置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下边对本发明提供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4自卸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整体介绍。[0050]本发明提供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4自卸装置在上拉组件遭到来自料罐2重力带来的压力的情况时(此刻,料罐2与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处分离),料罐2上方的漏料口通过挡料板23自行封闭,罐内贮存河沙等蓄热底料4;当料罐2置于炉前底料仓3上的上料口32处时,上拉组件不再遭到来自料罐2重力带给的压力,挡料块靠重力与料罐2分开并通过上料口32踏入炉前底料仓3内部,此刻,料罐2内的底料4即会靠重力通过漏料口流入炉前底料仓3内,完成底料4的排渣。通过上述设置。[0051]由上述详细施行方法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起码具有以下特点:[0052]1、利用机械原理将料罐与炉前底料仓之间的进行配合,才能实现了料罐内的底料的自封和自卸;[0053]2、由于通过提高机构配合炉前底料仓实现底料的自卸,所以,自卸的出力可以根据循环流换床机组的规模进行相应比列的放大或则缩小,也可以按照循环流化床机组的数量相应的提高和提高,实用性和适应性较强;[0054]3、本发明提供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对循环流换床机组的改建和改扩建安装工程都比较实用,投资小,设备简略,操作便捷,才能逐步节约投资、减轻运行人员劳动硬度并增加工作效率。[0055]如上参照图1至图4以样例的形式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置。虽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必须理解,对于上述本发明所提出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底料自卸装6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