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机组12项反车祸技术举措
1汽油罐区及机组油系统防火
1.1储槽车或油箱的加热气温应当按照汽油种类严苛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加热汽油的蒸气体温,应高于油品的自燃点。
1.2油区、输卸油管道应有靠谱的防静电安全接地装置,并定期检测接地电感值。
1.3油区、油库应当有严苛的管理机制。油区内明火作业时,应当申领明火工作票,并应有靠谱的安全举措。对消防系统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实验。
1.4油区内易自燃的临时建筑要撤除,严禁储存可燃物品。
1.5汽油系统的胶管,应定期检测更换。
1.6严苛控制供油气温≯50℃。
2避免大容量机组承压部件爆漏车祸
2.1防止机组缺水和超温超压运行,禁止在水位表数目不足(指能正确指示水位的水位表总数)、安全阀解列的情况下运行。
2.2出席电力调峰的机组,运行细则中应制订有相应的技术举措。按调峰设计的机组,其调峰功耗应与汽轮机功耗相匹配;非调峰设计的机组,其调峰负荷的下限应由水动力估算、试验及燃烧稳定性实验确定,并制订相应的反车祸举措。
2.3对直流机组的蒸发段、分离器、过热器、再热器出口导汽管等应有完整的管壁气温测点,便于监视各导汽管间的气温误差,避免超温爆管。
2.4机组超压水压实验和安全阀整定应严苛按细则进行。
2.5大容量机组超水压实验和热态安全阀校准工作应制订专项安全技术举措,避免降压速渡过快或压力、汽温失控导致超压超温现象。
2.6机组在超水压实验和热态安全阀整定时,禁止非实验人员步入实验现场。
3避免设备大面积磨蚀
3.1严苛执行物理监督工作。
3.2凝结水的精处理设备禁止退出运行。在凝结器铝管发生爆燃凝结水质量超标时,应及时查找、堵漏。
3.3质量不合格的给水禁止踏入机组,蒸气质量不合格禁止并汽。风冷壁烧蚀超标时,要及时进行酸洗,避免发生垢下磨蚀及氢脆。
3.4根据《火力发电厂停(备)热力设备防生锈导则》(SD223—87)进行机组停用保护,避免炉管停用磨蚀。
3.5推进机组燃烧调整,缓解贴壁氛围,防止低温磨蚀。
3.6安装或更新凝汽器铝管前,要对铝管全面进行探伤检测。
4避免炉外管线爆破
4.1增强对炉外管线的巡查,对管系震动、水击等现象应剖析缘由,及时采取举措。当炉外管线有漏水、漏水现象时,应当立刻查明缘由、采取举措,若不能与系统隔离进行处理时,应立刻停炉。
4.2定期对导汽管、汽连络管、水连络管、下降管等炉外管线以及弯头、弯头、联箱弯头等进行检测罐流式锅炉,发觉缺陷(如表面裂缝、冲刷刻蚀或材质问题)应及时采取举措。
4.3增强对饮料系统中的大学压疏水、排污,减冷水等小径管的管座点焊、内壁冲蚀和外形磨蚀现象的检测,发觉问题及时更换。
4.4根据《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细则》(DL438—91),对炉膛、集中增长管、联箱、主蒸气管路、再热管线、弯管、弯头、阀门、三通等大口径部件及其相关点焊进行定期检测。
4.5根据《火力发电厂饮料管线与支吊架修理调整导则》(DL/T616—1997)的要求,对支吊架进行定期检测。运行达100kh的主蒸气管路、再热蒸气管路的支吊架要进行全面检测和调整,必要时应进行挠度核算。
4.6对于易造成饮料两相流的疏水、空气等管线,应重点检测其与母管相通的角点焊、母管开孔的内孔周围、弯头等部位、其管线、弯头、三通和管件,运行100kh后,宜结合检修全部更换。
4.7要推进机组及大口径管线制造和安装品质监督、检查。电厂管材制造本单位应持有有关的资质证书。
4.8要认真进行机组监造、安全功耗检测和完工初验的检测工作。
4.9推进电工管理及加强冲压工艺品质的评定。避免无证(含过期证)上岗和超合格证准许范围施焊现象。冲压工艺、质量、热处理及冲压检测应符合《电力建设施工及初验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冲压篇)》(DL5007—92)有关规定。
4.10在检修中,应重点检测或许因膨胀和机械成因造成的承压部件爆漏的缺陷。
4.11定期对喷水减温器检测,避免减温器喷嘴及套筒破裂导致过热器联箱裂痕。
4.12推进机组安全监察工作,机组第一次投入使用前应当到有关部委进行注册登记代办使用证。
5避免机组四管漏泄
5.1严苛执行《防止火电站机组四管爆漏技术导则》(能源电[1992]1069号)。
5.2过热器、再热器、省煤管发生爆漏时,应及早停航,避免扩大冲蚀毁坏其他管段。小型机组在有条件的状况下,可选用漏泄检测装置。
5.3定期检测风冷壁刚性梁四角连结及燃烧器悬吊机构,发觉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因风冷壁转动或燃烧器与风冷壁热管处点焊受力缺相拉裂而导致风冷壁泄露。
5.4达到设计使用期限的锅炉和设备,应当按规定对主设备非常是承压管道进行全面检测和实验,组织学者进行全面安全性评估,经经理部委审批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
5.5根据《电力工业窑炉压力容器监督细则》(DL612—1996)要求,强化司炉工的轮训,持证上岗;司炉须经模拟机轮训,并考试合格。
5.6火电站、火电安装单位应搭载机组压力容监督安装工程师,并持证上岗。
6避免压力容器爆破车祸
为了避免压力容爆破车祸的发生,应严苛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细则》、《电力工业窑炉压力容器监察细则》(DL612—1996)、《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
6.1依据设备特性和系统的实际状况,制订每台压力容器的操作细则。操作细则中应明晰异常载荷的紧急处理方式,确保在任何载荷下压力容器不超压、超温运行。
6.2各类压力容器安全阀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排放实验。
6.3运行中的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如安全阀、排污阀、监视表计、联锁、自动装置等)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设有手动调整和保护装置的压力容器,其保护装置的退出应经总安装工程师批准,保护装置退出后,推行远控操作并增强监视,且应责令恢复。
6.4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禁止进行任何维修或紧固工作。
6.5压力容器上使用的压力表,应列为计量强制检测表计,按规定周期进行检测。
6.6结合压力容器定期检测或检修,每两个检测周期起码进行一次耐压实验。
6.7检测踏入脱气器、扩容器的高压汽源,采取举措清除脱气器、扩容器超压的或许。推广滑压运行,进一步取消二段抽汽踏入脱气器。
6.8单元制的给水系统,脱气器上应搭载不超过两只全启式安全门,并建立脱气器的手动调压和报案装置。
6.9脱气器和其他压力容器安全阀的总排放能力,应能满足其在最大进汽载荷下不超压。
7避免机组尾部重新燃烧车祸
7.1机组空气预热器的传质器件在出厂和安装保管其间不选用浸油防腐模式。
7.2机组空气预热器在安装后第一次投产时,应将杂物彻底清除干净,经制造、施工、建设、生产等各方初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7.3悉心调整机组制粉系统和燃烧系统运行载荷,避免未完全燃烧的油和褐煤存积在尾部受热面或烟道上。
7.4机组燃用重油或渣油时应保证汽油气温和液压在规定值内,保证油枪雾化良好、燃烧完全。机组打火时应严苛监视油枪雾化状况,即便发觉油枪雾化不好应立刻停用并进行清除检修。
7.5运行细则应明晰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烟道在不同载荷的烟气气温限制值,当烟气气温超出规定值时,应立刻停炉。运用吹灰蒸气管或专用消防蒸气将烟道内富有蒸气,并及时投入消防水进行灭火。
8避免机组窑炉失火车祸
为避免机组窑炉失火车祸发生罐流式锅炉,应严苛执行《大型机组燃烧管理的若干规定》、《火电站褐煤机组燃烧室防爆细则》(DL435—91)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
8.1依据《火电站褐煤机组燃烧室防爆细则》(DL435—91)中有关避免窑炉灭火鞭炮的规定以及设备的情况,拟定避免机组灭火鞭炮的规定以及设备的情况,拟定避免机组灭火鞭炮的规定以及设备监督、混精煤、燃烧调整、低负荷运行等内容,并严苛执行。
8.2推进燃煤的监督管理,建立混煤设施。推进贫煤管理和煤质剖析,并及时将煤质状况通告司炉,作好调整燃烧的应变举措,避免发生机组灭火。
8.3新炉开工、锅炉改进性整修后或当实用燃料与设计燃料有较大差别时,应进行燃料调整,以确定一、二次风量、风速、合理的短缺空气量、风煤比、煤粉酸值、燃烧器夹角或旋流硬度及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等。
8.4当窑炉早已灭火或已局部灭火并濒于全部灭火时,禁止投助燃油枪。当机组灭火后,要立刻停止燃料(含煤、油、燃气、制粉乏气风)供给,禁止用大火法恢复燃烧。再次打火前应当对机组进行充分通风吹扫,以排除窑炉和烟道内的易燃物质。
8.5100MW及以上等级锅炉的机组应装设机组灭火保护装置。推进机组灭火保护装置的维护与管理,避免火焰探头焚毁、污染失灵、炉膛负压管堵塞等问题的发生。
8.6禁止随便退出火焰探头或互锁装置,因设备缺陷需退出时,应经总安装工程师批准,并事先做好安全举措。热工仪表、保护、给粉控制电源应靠谱,避免因顿时失电导致机组灭火。
8.7推进设备检修管理,重点解决窑炉严重漏气、给粉机下粉不均匀和褐煤自流、一次风管不畅、送风不正常脉动、堵煤(非常是单元式制粉系统堵粉)、直吹式磨煤机断煤和热控设备失灵等缺陷。
8.8推进打火油系统的维护管理,清除泄露,避免汽油漏入窑炉发生大火。对汽油速断阀要定期实验,确保动作正确、关闭严密。
9避免严重烧损
9.1选用与机组相匹配的煤种,是避免窑炉褐变的重要举措。
9.2运行人员应一直从看火防监视窑炉烧蚀状况,即便发觉酸败,应及时处理。
9.3大容量机组吹灰器系统应正常投入运行时,避免窑炉浸蚀结渣导致超温。
9.4受热面及炉底等部位严重结渣,影响机组安全运行时,应立刻停炉处理。
10避免制粉系统起火
10.1要坚持执行定期降粉机制和停炉前褐煤仓低吸机制。
10.2按照煤种控制磨煤机的出口水温,制粉系统停止运行后,对输输粉管线要充分进行抽粉;有条件的,停用时宜对煤泥仓推行充氮或气体保护。
10.3推进燃用煤种的煤质剖析和炼焦管理,对燃用易起火的煤种应及早通告运行人员,从而增强监视和督察,发觉异常及时处理。
10.4当发觉粉仓内气温异常下降或确认粉仓内有起火现象时,应及时投入灭火系统,避免因失火导致粉仓失火。
10.5按照粉仓的结构特征,应设置足够的粉仓气温测点和湿度报案装置,并定期进行校准。
10.6设计制粉系统时,要尽量减低制粉系统的水平管段,褐煤仓要做到严密、内壁光滑、无积粉死角,抗爆能力应符合细则要求。
10.7热风道与制粉系统连结部位,以及排粉机出入口风箱的连结,应达到防爆细则规定的抗爆硬度。
10.8推进防爆门的检测和管理工作,防爆薄膜应有足够的防爆面积和规定的硬度。防爆门动作后涌出的火焰和低温氮气,要改变排放方向或采取其他隔离举措。以防止关乎人身安全、损坏设备和损坏线缆。
10.9定期检测仓壁内衬厚板,防止衬板磨漏、夹层积粉起火。每天整修烟煤仓应清货,并检测粉仓的严密性及有无死角,非常要留意仓导墙和大梁搁置部位有无积粉死角。
10.10粉仓、绞龙的吸潮管应完好,管内通畅无阻,运行中粉仓要保持适当负压。
10.11制粉系统烟煤起火车祸后,要找到积粉着火点,采取针对性举措清除和积粉。必要时可扩建管道。
11避免粉尘爆燃
11.1清除制粉系统和输煤系统的烟尘泄露点柳州锅炉,增加褐煤含量。大量放粉或清除烟煤时,应避免明火,避免粉尘爆燃。
11.2烟煤仓、制粉系统和输煤系统附近应有消防设施,并备有专用的灭火器材,消防系统水源应充足、水压符合要求。消防灭火设施应保持完好,按期进行实验(实验时灭火剂不踏入粉仓)。
11.3烟煤仓投产前应做严密性实验。凡基建开工时未作过严密性实验的要补做漏气实验,如发策有漏气、漏粉现象要及时清除。
12避免机组炉膛满和缺水车祸
12.1炉膛机组应起码配置两只互相独立的就地炉膛水位计和两只远传炉膛水位计。水位计的配置应选用两种以上工作原理共存的配置形式,以保证在任何运行载荷下机组炉膛水位的正确监视。
12.2炉膛水位计的安装
12.2.1采样管应穿过炉膛内壁隔层,管口应尽量避免炉膛内水汽载荷不稳定区(如安全阀排汽口、汽包水闸、下降管口、汽水分离器浴缸处等),若不能避免时,应在炉膛内采样管口改装稳流装置。
12.2.2炉膛水位计水侧采样管孔位置应高于机组炉膛水位停炉保护动作值,通常应有足够的裕量。
12.2.3水位计、水位平衡容器或变送器与炉膛连结的采样管,通常应起码有1:100的坡度,汽侧采样管应向下向炉膛方向倾斜,水侧采样管应向上向炉膛方向倾斜。
12.2.4新安装的锅炉应当查证炉膛水位采样孔的位置、结构及水位计平衡容器安装规格,均符合要求。
12.2.5液位式水位计禁止选用将饮料采样管引到一个连通容器(平衡容器),再在平衡容器中段引出液位水位计的饮料侧采样的方式。
12.3对于过热器出口压力为13.5MPa及以上的机组,其炉膛水位计应以液位式(带压力修正回路)水位计为基准。炉膛水位讯号应选用三选中值的方法进行优选。
12.4液位水位计(变送器)应选用压力补偿。炉膛水位检测应充分考虑平衡容器的气温变化引起的影响,必要时选用补偿举措。
12.5炉膛水位检测系统,应采取正确的保温、伴热及防寒举措,以保证炉膛水位检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正确性。
12.6炉膛就地水位计的占空比应以制造厂提供的数据为准,并进行核实、标定。随着机组压力的下降,就地水位计指示值愈高于炉膛真实水位。
12.7按细则要求对炉膛水位计进行占空比校准。当各水位计误差小于30mm时,应立刻汇报,并查明缘由给予去除。当不能保证两种类别水位计正常运行时,应当停炉处理。
12.8严苛根据运行细则及各项机制,对水位计及其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及维护。锅炉启动调试时规避炉膛水位计安装、调试及试运专项报告,纳入初验主要项目之一。
12.9当一套水位检测装置因故障退出运行时,应填写处理故障的工作票,工作票应写明故障成因、处理方案、危险诱因预告等留意事项,通常应在8h内恢复。若不能完成,应制订举措,经总安装工程师批准,准许延长工期,但最多不能超出24h,并报上级经理部委备案。
12.10机组高、低水位保护
12.10.1机组炉膛水位高、低保护应选用独立检测的三取二的逻辑判定方法。当有一点因某些诱因须退出运行时,应手动转为二取一的逻辑判定方法,并代办审批手续,责令(不宜超出8h)恢复;当有二点因某些诱因须退出运行时,应手动转为一取一的逻辑判定方法,应制订相应的安全运行举措,经总安装工程师批准,责令(8h以内)恢复,如愈期不能恢复,应立刻停止机组运行。
12.10.2机组炉膛水位保护在机组启动前和停炉前应进行实际传动校检。用上水方式进列宽水位保护实验、用排污门放水的方式进行低水位保护实验,禁止用讯号短接方式进行模拟传动代替。
12.10.3在确认水位保护定值时,应充分考虑因体温不同而导致的实际水位与水位计(变送器)中水位残差的影响。
12.10.4机组水位保护的停退,应当严苛执行审批机制。
12.10.5炉膛机组水位保护是机组启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水位保护不完整禁止启动。
12.10.6对于控制循环炉膛机组,炉水循环泵液位保护采取二取二模式时,当有一点故障退出运行时,应手动转为一取一的逻辑判定方法,并办量审批手续,责令恢复(不宜超出8h)。当二点故障超出4h时,应立刻停止该循环泵运行。
12.11当在运行中难以分辨炉膛确实水位时,应紧急停炉。
12.12给水系统中各备用设备系统应处于正常备用状态,按细则定期切换。当丧失备用时,应制订安全运行举措,责令恢复投入备用。
12.13推行机组炉膛水位检测系统的修理和设备缺陷档案,对各种设备缺陷进行定期剖析,找出病因及处理对策,并推行消缺。
12.14运行人员应当严苛违反值勤纪律,监盘思想集中,常常剖析各运行参数的变化,调整要及时,精确分辨及处理车祸。不断增强运行人员的轮训,增加其车祸判定能力及操作技能。
我要评论